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0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出版广告热线:0937-6224603






让城市雨水不再是“余水”

——解锁我市城建嵌入“海绵”的“生态密码”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玲 窦翔 通讯员 赵婧渝

9月3日17时许,下了一天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兰新小区居民王作成出门买菜,发现自己脚上的雨鞋完全没必要穿。

“路上一点积水都没有,出一趟门,也就湿了鞋底。”王作成的赞叹得益于我市近年来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也被称为“会呼吸的城市”,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存蓄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手段,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各地“人水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内涝、河流污染、水体黑臭等涉水“城市病”频发,我市也不外如是。如何通过保障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成为摆在我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想解决难题,必须明晰问题的根本,进而找准方向、抓住关键、不懈努力。因此,把握我市城市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中国水资源分布图中,我市位居“干旱缺水带”,年均降雨量仅8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149毫米。面对薄弱的现状基础、巨大的经济压力,我市深知要抓住关键点,实现谋定而后动,不能“为海绵而海绵”,盲目上马工程项目,而是要坚持规划引领、系统谋划,摸清底数、找准症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切实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水平。

市住建局局长王南林告诉记者,严谨的政策法规、健全的组织架构、闭环的管控流程、规范的技术标准是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一直在绵绵用力,2019年9月,经市规委会审核通过《嘉峪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9-2030)》;2020年4月,市政府办印发《嘉峪关市节水型城市专项规划(2019-2030)》;2021年,由市住建局提请市政府研究,市发展改革委、水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林草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科技局、房产服务中心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成立嘉峪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统筹调度和组织推进。

“我市易涝积水点数量为0。”提及我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效,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何芳喜上眉梢。她告诉记者,建设海绵城市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主要目标,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下转第三版)

--> 2024-09-05 朱玲 窦翔 赵婧渝 ——解锁我市城建嵌入“海绵”的“生态密码” 1 1 嘉峪关日报 content_99556.html 1 让城市雨水不再是“余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