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以及bob半岛平台体育下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bob为什么改名半岛
认为自己的原名没有内涵,希望通过改名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BOB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一个女孩叫做半岛,是一个性格勇敢、活泼开朗的女生,对音乐充满了热爱,BOB对半岛一见钟情,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最终BOB勇敢地改名为半岛,以表达自己对爱情、音乐和成长的坚定信念。
二、中国在2000年奥运会的情况
1、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上共夺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和15枚铜牌,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均排在第三位。中国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前三名,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运动员共有3人12次创8项世界纪录,6人11次创11项奥运会纪录,成绩比前四届奥运会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下了参加历届奥运会金牌数和奖牌数的最高纪录。中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新贡献,是对祖国人民的巨大鼓舞。
2、中国代表团此次派出311名运动员参赛,以金牌28枚、奖牌总数59枚的优异成绩一举跃入了奖牌榜世界三强行列,这两项指标不仅都创下了中国自参加奥运会以来的单届最高纪录,而且均名列世界第三位。仅9月22日一天,中国就日收6金,创下了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历史上单日夺取金牌数的最高纪录。
3、悉尼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在传统优势项目中继续保持着强盛势头,乒乓球包揽了全部4个单项的冠军,女子举重在所参加的4个级别中全部夺金而归,羽毛球金牌5中取4,跳水则在出师不利的情况下连夺5金,与举重一样,成为中国在本届奥运会上收获金牌最多的项目。此外,射击和体操各获3枚金牌。
4、本届奥运会跳水比赛由于新增了双人项目,金牌数也增加了一倍,达到8枚。赛前被寄以厚望的中国队出人意料地在前三项比赛中接连失手,均只得到了银牌。关键时刻,奥运会前复出的老将熊倪为压力骤然增加的跳水队稳住了军心。他在男子跳板决赛中凭借最后一跳的稳定发挥,以微弱优势击败了强劲对手墨西哥的普拉塔斯和俄罗斯的萨乌丁,为中国在本次跳水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块金牌。随后,他又与队友肖海亮合作,在跳板双人项目中称雄,再次获得了金牌。跳水队另一位退役后复出的老将伏明霞也表现稳健,在女子跳板中蝉联了奥运会冠军。
5、在乒乓球的4个单项中,女子单、双打和男子双打的决赛都是在中国运动员之间进行的,唯一由中国选手与外国选手争夺冠军的男子单打决赛进行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中国的孔令辉面对乒坛长青树、瑞典老将瓦尔德内尔,积极主动,斗志旺盛,最终击败对手,确保了中国队连续第二次包揽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全部冠军。
6、羽毛球的5项比赛中,中国除了传统弱项男子双打无缘奖牌外,在其它4个单项中全面开花。男子单打7号种子吉新鹏状态出色,连续“手刃”了世界前两号种子球员印度尼西亚的陶菲克和叶诚万,一举摘得金牌。铁双打葛非/顾俊则在收山之作中战胜队友高崚/秦艺源,卫冕了奥运会女子双打冠军。高崚尽管在女双项目中未能夺金,但她与张军合作,在混合双打决赛中力挫印尼搭档许一敏/特里古斯,获得了冠军。龚智超则在女子单打决赛中,击败了丹麦名将马尔廷,为中国代表团锦上添花。
7、本届新增设的女子举重项目规定一个协会最多只能派4名运动员参赛,曾在这个项目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中国尽管优势受到遏制,但还是由4名选手分头出击,在各自级别中如愿夺金。4位金牌选手是:杨霞(53千克级)、陈晓敏(63千克级)、林伟宁(69千克级)和丁美媛(75千克以上级)。而占旭刚在男子举重77千克级比赛中,也顽强地拼下一金,成为中国第一位连续两届奥运会夺取举重金牌的运动员。
三、韩国水源体育馆为什么用汉字写
1、“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专用韩文"的错误的文字政策,今天我们陷入了比上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还要危急的文化危机。”“韩国不应将汉字视为外语;汉字应和韩文一起被视为"国字"来实施教育。”——针对汉字缺失导致的巨大文化危机,韩国健在的历届国务总理日前联合签名建议韩国总统府敦促在韩国小学实施正规汉字教育,这一建议目前已提交青瓦台。
2、汉字与韩国文化历史的联系几乎是天然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用汉字达一千七八百年之久的韩国从1968年开始极力实施“去汉字化”,强行废除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使用的汉字,最终导致韩国20到40岁的人几乎不懂汉字,这些人在韩国也被称为“表音字的一代”。
3、韩国政府前几年开始修改全面废除使用汉字的方针,并确定恢复了中学、高中的汉字教育,但这一政策并未涉及小学。
4、针对汉字缺失导致的韩国文化危机,韩国健在的历届国务总理21人中,日前有20人联合签名建议书敦促实施汉字教育,并被提交给韩国总统李明博。
5、该建议书中共有20位历任总理签了名,而韩国健在的历任总理共21名,唯一没有签名的是韩国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顾问、目前卧病在床的刘彰顺(第15届韩国国务总理)——从某一意义而言,这份建议书代表了所有韩国健在总理的意见。
6、早报记者昨天在韩国“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网站看到,签名的包括较早的韩国国务总理金钟泌(第11届和第31届)、卢信永(第18届)、李贤宰(第20届)、卢在凤(第22届)、郑元植(第23届)以及高建(第30届、第35届)、李海瓒(第36届)、韩明淑(第37届)、韩德洙(第38届)。
7、有意味的是,绝大多数总理均以汉字签名,包括卢信永、卢在凤、郑元植、高建、李汉东等,以实际行动体现对汉字的重视,这些总理所写的汉字签名都显示了一定的书法功底与汉文化修养,仅有李会昌、朴泰俊等以韩文签名。
8、据说,韩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理事长陈泰夏利用一年多时间东奔西走,终于说服了这些总理。而在卢武铉政府执政时期曾担任国务总理的李海瓒、韩明淑和韩悳洙也一同参与令陈泰夏“颇感意外”。《朝鲜日报》认为由此可见,和理念及政治立场无关,在韩国,所有人都深刻认识到了汉字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9、无论从历史、地缘还是血缘上,朝鲜半岛与华夏民族都有着天然的联系——事实上,韩国与朝鲜人历史上也一直以“小中华”自居,并引以为豪。从汉代大量汉族移民移居到朝鲜半岛传入汉文化后,汉字就一直是朝鲜半岛的官方文字,直到19世纪末,“谚文”(韩文)还被看成是二流文字,而正规文书一定得用汉字书写。
10、1968年,韩国总统朴正熙下令在公文中禁止使用汉字,强行废除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使用的汉字。直到前几年,韩国政府开始修改全面废除使用汉字的方针,2005年,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汉字和汉字标记。
11、而此次由历届国务总理联合签名的这份建议书重点针对小学生汉字教育,这些对韩国文化历史忧心忡忡的历任总理反思说:“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专用韩文"的错误的文字政策,今天我们陷入了比上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还要危急的文化危机。”
12、他们认为,“由于不懂汉字,韩国年轻人对韩国各地图书馆的许多历史典籍根本无法阅读。”“韩文中70%以上的日常用语来自于汉语,不懂汉字根本无法真正了解这些韩文的意义所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小学正规教育过程中,应让学生分阶段学习汉字,不应将汉字视为外语,而应为了国语生活正常化,和韩文一起作为国字(国家的文字)进行教育。”
13、近年来,随着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韩国年轻人学习汉字和汉语的比之以往,比例已有较大上升。一些韩国的大型企业如三星集团、现代重工等在招聘时对于新员工的汉语能力也有一定要求。但由于未能从基础抓起,韩国人学习汉字与汉语的能力与汉字文化圈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问题。
14、鸦片战争以来,汉字在韩国的命运几乎是一波三折,几度浮沉。
15、“汉字”始终是韩国的敏感话题,一段时期,汉字存废几乎成为韩国人爱不爱国的标志之一。汉字争议的背后,始终让人看到一种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的躁动——然而,这并不是一种对待文化与历史的正常态度。
16、道理很简单,一个民族的根之所系,正在其语言与文字:韩国的语言一直受到汉语的巨大影响,而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其官方文字就一直是汉字——李朝时期的世宗国王1446年创造了供朝鲜民众学习的谚文(后被称为韩文)。即使这样,汉字仍然是朝鲜半岛主流的书写工具。正如李朝时期的崔万里反对世宗推行谚文时所言:“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当时的主流意见认为,朝鲜民族一直仰慕和追随汉文化,当然应完全使用汉字,则就等于背离了优秀的汉文化,无异于自甘堕落。朝鲜上层社会后将其鄙称为“谚文”,意即同“谚语”一样是民间文字。
17、甲午战争后,随着中国的惨败,1895年,李氏王朝进行了被称为“甲午更张”的改革,其官方文书从专门使用汉字过渡到汉字与谚文结合使用。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此后,日本将朝鲜半岛的大量谚文文字书籍没收烧毁,同时取消中学课程的韩文教学,强迫完全采用日本学校的课程。日本的压制激发起朝鲜半岛更强烈的民族意识,一度备受冷落的“谚文”因此得到大力提倡和推广。在那个年代,使用“谚文”成了民族主义标志,被视为反日爱国的象征——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理解的是,偏激的民族情绪也因此发酵,并走向极端。
18、朝鲜半岛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一些表音字学者提出凡爱国者应全部使用表音字。1968年后,韩国总统朴正熙下令全面实行韩文专用,禁止在小学进行汉字教育,仅允许在初、高中教授900字左右的基础汉字。直到与中国交往后,韩国现行教育政策逐步对汉字的教育增加了一些规定,但汉字在初中也仅仅是选修科目,并非必修科目,这导致韩国学生中真正用心学习汉字的人很少,汉字在韩国逐渐走向边缘化。
19、一个事实因之产生,由于汉字教育的缺失,年轻一代的韩国人对于自己民族的根知之并不多,因为真正领会韩国的文化传统,首要门槛便是汉字——韩国的历史典籍几乎均以汉字书写。记者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所看到的具有百年历史以上的文物,无论是精美的书法、绘画,还是瓷器、石碑……无一不是使用汉字。
20、但曾经与韩国人日常生活水乳交融的很多汉字在韩国年轻的孩子眼里,已经无异于“天书”。事实上,不仅书写的汉字,从发音而言,在50万多个韩文单词中,70%都是汉字词,而在医学、哲学、法律等领域专门用语的95%来自汉字。如果不能准确理解汉字,想真正理解韩国语言同样是困难的。
21、中国的不少成语俗语在韩国经常被引用,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卧薪尝胆”、“粉身碎骨”、“百闻不如一见”等,这样的成语若以拼音形式的韩文书写,理解十分困难,而若以汉字书写,很多人又根本不知何意。韩文的同音多字问题如果不以汉字加以辨识,也会造成极大的理解障碍。由于被称为“表音字一代”的韩国年轻人对于汉字文化圈存在着巨大隔膜——一些专家索性称韩国不懂汉字的一代已经患上了该懂的知识却不懂的“知识贫血症”……
22、——所有的这些,当然是一场巨大的文化危机!
23、前不久韩国大型历史剧《渊盖苏文》的镜头中,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居然出现在隋炀帝龙椅背后的屏风上,这样一个巨大笑料的产生绝非偶然。
24、在韩国,爱国与使用汉字之间当然不存在必然的等号。
25、也正是在认识到这场巨大的文化危机,韩国20名健在的历任国务总理终于联合签名建议在小学推行汉字教育,如果这一建议真正被青瓦台采纳,可以认为是韩国人对于其文化真正“正本清源”的关键之举。
26、也正如韩国一位学者所言,在韩国,不认识汉字并不是什么爱国的举动,更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韩国要树立文化自信,当务之急还是从汉字抓起。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