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生
有人在网上发问,为什么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城市地名都那么美气?笔者细细品味,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等,还真是个个充满豪迈大气,透露出美好文雅。看来笔者是久居芝兰之室,而不觉其香。
河西走廊上,一个个美名传扬的地方,仿佛丝绸之路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珍珠,从古到今一直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闪闪发光。酒泉,就是这条丝路彩带上的一颗耀眼的珍珠。
一
酒泉,是大汉王朝在河西最早设立的郡。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带兵两次对河西的匈奴进行打击,基本上扫除了匈奴势力。河西地区自此纳入西汉王朝统治范围,初置酒泉郡,郡治在禄福县(今肃州区)。
随着汉王朝对河西统治的加强,公元前115年之前,又置武威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加强对西域的经略,汉王朝又从酒泉和武威两郡之地析分出张掖郡和敦煌郡,史称“河西四郡”。
酒泉,据《汉书·地理志》载,“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故曰酒泉。”此外,酒泉民间还有一种传说,骠骑将军霍去病在酒泉大败匈奴,汉武帝送来几坛御酒,犒赏将军。霍去病认为,打胜仗是全体将士的功劳,御酒不能独享。酒少人多,霍去病就令人将酒倾倒到驻地的金泉之中,与众将士共同痛饮。是故金泉也称为酒泉。虽然是传说,大家更愿意相信这才是“酒泉”的来由。
据笔者看来,酒泉之名很可能在霍去病到来之前就已经有了,只是在其地纳入大汉版图后,酒泉作为汉朝郡名,方显于历史典籍。
在酒泉城东北的泉湖公园,其中之泉据说就是霍去病与将士的饮酒之泉。现在这里是酒泉名胜——西汉酒泉胜迹,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园内有清代的“西汉酒泉胜迹”和“汉酒泉古郡”石碑,左宗棠手书“大地醍醐”匾额。
肃州,酒泉的另一个名称,也是甘肃省名的另一半“肃”的由来。据史料,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从甘州分出,始置肃州,肃州之名始于此。《汉书》中有:“肃振国威,以通西域,隔绝匈奴不使与南羌通,以断匈奴右臂”语,这大概是隋文帝读《汉书》而冠酒泉为“肃州”的原因。
二
酒泉郡,是河西设置郡的开始,到“列四郡,据两关”,再到设三十五县等一系列郡县行政建制的逐步完善,大约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即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到汉宣帝地节年间(公元前69至66年)。
酒泉郡治禄福,领禄福(今肃州区)、绥弥(今肃州区临水乡)、表氏(今高台县黑泉乡)、乐涫(今肃州区下河清镇)、池头(今玉门市花海镇)、会水(今金塔县)、天依(今玉门市柳河乡)、乾齐(今玉门市玉门镇)、玉门(今玉门市赤金镇)九县。
酒泉自从入汉设郡以来,便与中原王朝密不可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始终是历代王朝巩固河西、经略西域的战略要地。
东汉永平年间,北匈奴进犯河西,汉明帝决定效法汉武帝“击匈奴,通西域”。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率张掖、酒泉、敦煌三郡甲卒和卢水羌胡兵共一万两千骑,从酒泉出发,进攻天山要道,大败匈奴呼衍王,汉与西域中断六十多年的交通又重新恢复。同时,窦固派遣假司马班超率“三十六吏士”出使西域,大获成功。班超留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著名的成语典故。
此后,班超担任西域都护,在西域活动经营三十多年,年老思土,上书皇帝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要求离开西域。公元102年,七十岁的班超终于奉命返回洛阳。
班超东返后,匈奴复侵,道路中断。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派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第二年班勇发敦煌、酒泉、张掖骑兵六千,打败匈奴车师,西域道路复通。
酒泉作为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桥头堡,历史上最后一次发挥重大作用,是清朝左宗棠在此坐镇收复新疆事。
公元1876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把大营迁到肃州,指挥各路兵马西征,并亲自制订征抚之策,消灭了新疆分裂势力阿古柏。随后,为收复伊犁,在与沙俄的斗争中,左宗棠以武备促谈判,为表决心,舁棺出关,终复伊犁。继任陕甘总督杨昌浚有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有人赞左公为“近代中国第一功臣”。
三
汉王朝经略河西,除了置四郡、列两关和徙民实边外,还修筑塞垣大型国防工事,今天称之为汉长城。围绕酒泉的塞垣主要有令居塞、酒泉塞和居延塞。
令居塞,是西汉王朝在河西最早修筑的长城,于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开工。《汉书·西域传》云:“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令居城故址在今永登县城东,令居塞东与秦塞相接,起于河口镇黄河北岸咸水河口,经武威、张掖,到酒泉东北北大河东岸,全长五百多公里。
酒泉塞,始筑于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从骠侯赵破奴领兵破姑师获楼兰王,为维护河西进入西域的交通安全,遂得由“酒泉列亭障至玉门”。这段长城边塞,东起金塔县鼎新镇,西止敦煌西榆树泉盆地,全长六百多公里。
居延塞,始筑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为策应李广利二次伐大宛,为防止匈奴南下,入侵河西。《史记·大宛列传》云:“益发戍卒十八万于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命强弩都尉路博德筑遮虏障于居延泽。路博德主持修筑居延休屠二城,还修筑了酒泉以北的居延边塞。边塞南起高台正义峡,沿黑河东岸北行,在金塔鼎新黑河与讨赖河会合处分东西两线,夹黑河两岸东北行,入额济纳旗,全长五百公里。
河西汉长城,汉时叫“遮虏障”,除了中心据点“塞”之外,沿线还修筑了大量“亭障”(也叫烽燧)。这样的汉长城仅在酒泉境内就有一千二百多公里。
明代,是河西长城的第二次大规模修筑。为了防御元蒙残余势力的侵扰,明朝在立国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不间断的修筑加固长城(边墙)。河西明长城,从兰州盐场堡起,连接整个走廊,至嘉峪关南讨赖河岸长城第一墩。全长一千多公里。这期间,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城——嘉峪关诞生了,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长城主宰”之称,因地处要道被称为“河西第一隘口”,还因其是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为宏大的古雄关而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酒泉,在新中国的战略发展中构建了一道新的长城。中国的导弹试验基地和卫星发射基地都在这里,中国的战略打击和防御能力都在这里得到验证,中国人的飞天梦也在这里起飞。
四
酒泉,历史上有幸作了一回地方割据政权的都城。东晋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李暠称凉公,建都敦煌,史称西凉。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西凉主李暠改元建初,迁都酒泉,一直到刘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
在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动荡不安中,酒泉偏安一隅成为了中西贸易、文化融合的国际都会。随着河西私学的盛行,加以中州学者避难来此传道授业,一时间酒泉名人辈出。索靖、竺法护、宋纤、郭璃、澉骃、祁嘉等都是闻名全国的学者。酒泉人祁嘉,在酒泉开门授徒,弟子达两千余人。还有敦煌学者宋纤,隐居酒泉南山(嘉峪关文殊山)中,开门讲学,各地奔来求学的弟子多达三千人。
公元1972年,随着嘉峪关市新城魏晋墓的发现,沉睡了一千多年的新城—果园魏晋墓群“地下画廊”横空出世。这是河西走廊最为集中、规模最大古墓群,地处嘉酒交界、占地六十平方公里,从魏晋时期到十六国,一直到隋唐时期,遗存墓葬一千四百余座。
发掘所见为砖室墓。魏晋墓,墓门上方砌筑雕砖的门楼,雕砖造型有侧兽、力士、雷公、鸡首人身或牛首人身像。其中,有一些壁画墓,大多一砖一画,以墨线勾勒然后施彩,内容有农桑、畜牧、林园、酿造、狩猎、屯兵、营垒、出行、宴乐、庖厨、驿传、六博、坞壁和建筑装饰图案等。唐墓,则用模印砖砌成,室壁嵌十二生肖、技乐、骑士雕砖,地面铺莲花纹方砖。新城—果园墓群是河西走廊魏晋唐代的代表性墓群,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的“地下画廊”。
有学者研究认为,两地先后挖掘了五十余座古墓,墓室有二室或三室,规格较高,应该是官宦和贵族的陵园。主要形成时期当在西凉主李暠迁都酒泉开始,一直沿用到唐朝。而魏晋墓壁画是敦煌壁画的直接源头,同时填补了魏晋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空白。
五
酒泉,不仅仅是有志男儿建功立业的沙场,也是历代文人骚客歌咏的主题。在中国古代的边塞诗中,歌咏最多的除了凉州,其次要算酒泉了。
西凉主李暠所作的《酒泉赋》,以文才卓越成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到了盛唐时期,以酒泉为代表的边塞诗词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描写酒泉弱水河北入流沙的雄浑壮丽景象。李白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则是表达了诗仙对酒泉的无比喜爱。杜甫的“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则是流露了诗圣对酒泉的无限向往。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唐朝边塞诗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诗意可谓慷慨激昂、动人心魄,将战争的残酷,以及军人视死如归的旷达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不仅是边塞诗的代表作,更是古典诗歌的经典。
杜甫的好友岑参从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任上东归,在酒泉受到太守的盛情款待,一次豪饮后写下的传世名作:“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不仅有慷慨悲凉之情,也让酒泉在诗中溢满酒香,令边塞孤城在大漠长河中充满浪漫豪情。
酒泉,随着中国伟大诗人的诗篇传诵,名扬四海。
六
酒泉,令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它光彩照人的今天。
在石油河畔,打出了中国的第一口油井,因此建设起了一座石油城——玉门,这是我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石油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玉门成为石油工业的摇篮,凡是有油田的地方就有玉门人。“铁人”王进喜,就是玉门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酒泉曾经的荒凉、多风和强烈的日照,这些曾经让人谈之色变的恶劣自然条件,在今天,恰恰成了酒泉发展新能源的最大优势。因为风能丰富,酒泉被国家批准为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由于日照充足,酒泉正在打造一个千万千瓦级光伏光热基地。
酒泉,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