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0 嘉峪关日报社出版广告热线:0937-6224603






凝聚乡贤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文殊镇乡贤工作综述

赵明霞 刘洋

近年来,文殊镇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厚植乡贤文化,培植乡贤力量,充分发挥乡贤在全镇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有效凝聚了乡贤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强大合力,绘制了魅力文殊建设同心圆。

搭建平台,凝聚乡贤合力

搭建回归平台。通过党员干部推荐、“线上”媒体招募等方式,把有威望的退休干部、有影响力的经商人士、有“手艺”的技术人才、有经验的返乡务工人员,以及“在土”和“离土”真正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乐于乡村治理的人纳入到乡贤群体中。目前,该镇建成乡贤馆6个、孝善堂2个、乡村记忆馆2个、农耕文化馆2个、红色教育基地1个;共评选出致富能人、返乡经商人员、退休老干部、非遗传承人等各领域乡贤57人。

搭建交流平台。利用每年春节返乡、党员冬训等时机,组织召开乡贤经验交流会,加强乡贤之间的互动交流,征求新老乡贤关于乡村发展的意见建议,拓宽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共识。

搭建议事平台。各行政村均成立乡贤理事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制定了章程,鼓励支持乡贤参加镇、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基层治理、民生保障、招商引资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搭建服务平台。以镇党委为主体,建立“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建立乡贤微信服务群6个,依托道德讲堂建立乡贤服务站,畅通乡贤建言献策、服务社会、反映社情民意渠道,让乡贤有了活动之“家”。

人才振兴,探索“乡贤+”模式

探索“乡贤+治理”模式。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发挥乡贤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乡贤库,鼓励乡贤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探索“乡贤+经济”模式。发挥乡贤在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全镇成立了以种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经商大户等30余人为主体的致富帮带队伍,结合农户种植结构,定期组织开展技术指导,提升村民致富本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深化同美团、邮政快递、美嘉优购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力度,拓宽草莓、食用菌、火龙果等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探索“乡贤+调解”模式。建立以乡贤为主的矛盾纠纷排查队伍,活用“熟人”优势,推动乡贤将调解阵地拓展到田间地头,及时参与矛盾纠纷的处置、化解。如团结村发挥“五老”人员的重要作用,引领主动参与到“三清三拆”、邻里矛盾纠纷、改厨改厕等重难点工作中发挥余热。全年累计调解矛盾60余件,调解率达100%。

探索“乡贤+孝善”模式。为破解农村居家养老难题,弘扬孝善文化,文殊镇乡贤理事会结合孝善基金会,建成孝善堂、老年人幸福苑、孝老饭庄,让孝敬老人从口头落实到行动。截至目前,乡贤为河口村首家孝老饭庄捐款及物资共计1.1万元。同时,乡贤们经常深入孤寡、贫困、高龄、残疾等老人家中,开展节日陪伴、卫生清扫、事项代办、慰问关怀等活动,营造关注老人、呵护老人的良好氛围。

乡风文明,传递乡贤正能量

加强乡贤文化建设。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风家训、最美乡贤等评选活动,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做乡贤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目前已评选出最美乡贤5名,示范引领效应持续扩大。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复活展演传统工艺、民间小调、民俗、霸王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乡贤馆、乡贤长廊、乡贤榜、乡贤文化墙以及村村响、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展示、传播乡贤事迹,吸引更多人敬乡贤、学乡贤、做乡贤。

提升群众内生动力。实施典型引领,把“致富能手”“最美家庭”等群众身边的典型改编成文艺作品在各村进行巡回演出,借助微信群、村民小组会、道德评议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乡贤和能人现身说法,讲自己的创业历程、脱贫故事,评他人的不良言行,建立起“群众评、乡贤论、榜上亮”的文明乡风培育新模式。目前,已开展乡贤道德讲堂活动20余场次。

践行移风易俗新风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热心乡贤的示范作用,引导身边亲朋好友文明节俭办理各种红白喜事,以家庭为核心,广泛宣扬“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经典家规家训我的家风故事”等活动,评选出好家训50余条,引导群众大兴勤俭、孝贤、友善之风。

--> 2021-01-14 ——文殊镇乡贤工作综述 1 1 嘉峪关日报 c78249.html 1 凝聚乡贤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