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0 嘉峪关日报社出版广告热线:0937-6224603






中共嘉峪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接一版)四、全面推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紧扣产业提升共进,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布局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嘉峪关经济升级版。

12.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钢城、核城一体建设、聚集发展、融合推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支持重点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支持力度,打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生态链,走多品种、高品质发展之路。支持企业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培育壮大循环经济链条。加快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行动,推进资源保障战略,大力发展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服务平台,拓宽钢、铝、能源、装备制造、建材等重点产业供应链渠道,提升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13.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提速度、扩链条、聚要素,高起点引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战略储备、重大军民融合等关系国家安全的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数据信息等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新兴产业,建设嘉东军民融合产业园,打造全国重要的核产业基地、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实施一批绿色生态示范重点工程,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破解绿色产业占比低、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14.强化工业园区建设。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实施园区“提质提标”建设行动,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电、气、路管网结构,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功能,创新园区管委会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坚持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并重,围绕钢、铝、涉核装备制造、煤化工、新能源、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开展项目招引,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围绕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开展精准招商,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强化园区土地投资强度,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优质载体,促进项目快速落地、产业集聚发展、园区高水平建设。

15.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机制,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构建特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产业。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保障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建设城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培育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院、智慧景区等发展新亮点,推进数字社会、数字企业、数字政府、数字乡镇、数字社区、数字校园等建设,提升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建成全省“城市大脑”试点城市,打造数字雄关。

五、强化内需战略支撑,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抓住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机遇,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打造河西地区面向全国大市场、服务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

16.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围绕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积极融入国内大市场,在更大范围内畅通市场、资源、技术、人才、产业、资本等各类要素循环,提升集聚发展要素、参与经济合作的能力。提高供给体系和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增强市场体系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加强与毗邻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建设联防联治、全域旅游共创共享、产业发展相融互补,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17.培育消费新优势。着眼满足多样性、精细化、品质化消费需求,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深入挖掘和激发需求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开发适销对路、特色鲜明的产品和服务,围绕提升老街区、培育新街区、创建名街区,优化布局集贸市场,打造一批精品特色商圈,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在南市区合理布局建设综合性商超市场。发展城市夜经济、假日经济、电商经济、首店经济和乡村集市经济,拓展消费新领域。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市场主体流通成本,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开拓城乡消费市场。

18.增加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加大项目谋划、储备、争取力度,实施一批强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作用,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大市政工程、农业农村、生态环保、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投资力度,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稳步增长。充分发挥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完成S06酒嘉绕城高速公路、兰新线客货分流等重点工程,推进嘉策铁路扩能改造,积极谋划S215线提级改造等交通项目。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

坚持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公平、有序、高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陆海开放共济、区域协同共赢进程,进一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19.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重点向冶金制造、能源化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城市服务、城乡基础设施等优势产业集中,探索设立国有企业产业发展基金。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方式。

20.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完善民营企业“1+N”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培育工程,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民营企业质的提升和量的突破。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大民营企业家培养力度。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制度机制和平台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联系走访民营企业制度,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21.健全现代财税金融市场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规范税费征收,加强资金争取,增强财力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向民生事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农业农村等领域倾斜。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效化解隐性债务,主动防范债务风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规范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健全诚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2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工程项目、招商引资、招投标等领域制度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压减行政许可事项,推动政务服务下沉就近办理。

23.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优化“东联、南向、西进、北拓”格局,支持重点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推进嘉峪关铁路口岸、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建设,推动机场改扩建等重点工程,打造国际空港物流园,引进大型国际化物流龙头企业,建设河西走廊智能物流枢纽,大力发展通道物流经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钢、铝、核上下游配套产业,建设大型煤炭集散交易中心、大宗矿产品仓储集散交易中心和五金机电生产集散基地。提升嘉酒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重点加强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合作,推进嘉酒讨赖河两岸道路连通工程,推进G312线嘉酒南绕城公路建设,打造“双城经济圈”。积极融入河西走廊经济带、大敦煌文化旅游圈,推动共建区域能源资源创新发展区。

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实现城乡发展共融。

24.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加大财政对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障现代农业重大项目投资,对农业产业发展要素优先配置。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倡导全民节约粮食理念。完善戈壁园区基础设施,推进生猪基地、牛场扩建、戈壁农业示范园、“菜篮子”基地等丝路寒旱农业重点项目。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大型冷藏保鲜设施、冷藏运输工具、产品质量认证、企业信息化等项目,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25.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深化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点建设质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实现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帮扶长效机制,打造“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升级版。

26.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化农村“三权”“三变”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土地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设施、农牧业生产保险的承保力度,为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八、加强生态文明和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打造全域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27.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因地制宜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推动园林绿化增绿量、提品质、强管理,开展景区、园区、公园、居住区、城区周边防护林带等主要公共空间绿化美化改造提升,推行林长制。积极参与建设沿黄生态带,统筹城乡空间开发,促进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强化综合生态功能区保护,突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耕地及土壤修复,推进城市防洪体系、城市生态水系和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建设,提高水污染、水保治沙、地质灾害防御治理能力。推进祁连山北麓(嘉峪关)复合型生态系统运行工程,实施讨赖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健全流域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机制。加强工业废气、餐饮油烟和扬尘治理,严控污染物排放,巩固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8.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充电桩等设施,广泛应用节能环保低碳技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保护体系。健全节能降耗长效机制,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持续降低能耗强度,完成节能降耗任务。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建设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加大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力度,推动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农林废弃物、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培养公众绿色低碳意识,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数量,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切实控制碳排放总量。

29.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大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等约束性指标管理力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提高工业制造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水源保护涵养,增强调水蓄水能力,加强农业节水灌溉和电力、冶金等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广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市政公用行业计量用水,累进加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30.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发挥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修订完善各类专项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构建单体建筑特色鲜明,区域风格整体协调,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历史文脉相融合的高水平规划体系。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强化土地供应全程监管,提高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效率。持续实施老旧小区、城市道路和地下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完善南市区公共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城乡路网通达水平。强化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市建设管理立法,运用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手段,精细管理城市。

九、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快文旅深度融合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举,促进文旅融合共抓。

31.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铁山精神”“嘉峪关精神” 和“八棵树精神”。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阵地,打造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传播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更好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倡导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3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继续推行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成“一馆两中心”,有效整合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全力实施“体育+”战略,打造具有文化和旅游价值的精品体育赛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乡村舞台、雄关大舞台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常态化开展。

33.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品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峪关政治嘱托,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挖掘传承长城文化,加强文物本体保护和利用,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建设。擦亮“天下第一雄关”品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兴增长点,与丝路文化、魏晋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融合推广。发展乡村旅游、文化研学、休闲养生等业态,打造户外运动品牌,推进体育运动休闲小镇建设。谋划实施黑山岩画保护与开发、草湖湿地文旅运动大景区、魏晋民俗文化博物馆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争创国家旅游休闲城市。深化与丝路沿线地区旅游合作,优化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促进全市文化旅游向全时、全域、全业方向发展。加强党史、地方志、长城文化研究及相关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十、改善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民生保障共享,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34.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激励增收机制,确保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提升技能、增强经营能力,全方位增加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确保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5.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推动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落实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家庭成员稳定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推行“创业+技能”培训模式,打造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全程创业服务。

36.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河西走廊教育高地。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打造具有更强辐射能力的普通高中,鼓励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元发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升级升格。培育引进高等教育资源,提升现有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37.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托育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加快建设居家与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与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协同发展,建设西部有影响力的康养医养城市。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巩固提升退役军人保障水平。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合法权益,做好弱势群体关爱服务和常态化保障工作。

38.实施健康嘉峪关行动。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落实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创新医防协同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优化改善疾控基础设施,提高预防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建立稳定投入机制,促进公立医院良性运行,提高公立医院建设水平,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有序下沉,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远程医疗,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十一、增强安全发展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嘉峪关

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完善平安建设体系,扎实推进平安嘉峪关、法治嘉峪关建设,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39.坚决落实维护政治安全责任。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40.确保经济安全。强化政银企联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和金融市场监测,及时消除金融隐患,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企业提供安全金融服务,守住不发生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物资战略储备,常态化开展断链断供风险排查,构建统一高效的粮食和重要民生物资供应保障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正确引导消费预期。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保护群众资金财产安全。

41.保障公共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做好教育、旅游、交通、矿山、建筑、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工作,加强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环境安全问题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持续推进城市安全发展。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提升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

42.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层级扁平化、城乡一体化、管理网格化、服务信息化多位一体、覆盖城乡的多元治理体系,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打造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推进“雪亮工程”和综治平台建设,整合拓展“12345”服务热线功能,提升平安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推广“智安小区”“智安单位”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暴恐、黑恶、网络、邪教、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破案率,降低犯罪率,持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43.建设法治城市。紧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强化司法监督,促进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力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特别是增强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十二、激发干劲真抓实做,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实现我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44.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完善市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社会形势、研究重大政策举措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市委常委会和市管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知识和专业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进一步健全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建工作信息化和“四抓两整治”重点措施落实,持续抓好特色党建活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创新和强化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章意识,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扎实推进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巩固深化正风反腐成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45.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各项权利。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广泛凝聚发展合力。

46.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充分体现本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要求、重点任务、重要举措,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的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中央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全省、全市“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创新进取,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着力建设幸福美好嘉峪关,在甘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谱写壮丽篇章!

--> 2021-01-13 1 1 嘉峪关日报 c78107.html 1 中共嘉峪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enpproperty-->